這種態度激怒了傳統金融界,《福布斯》專欄作家痛斥:“馬斯克將上市公司治理視為兒戲,而SEc的妥協只會助長科技寡頭的傲慢。”
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也是憂心忡忡,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稱:“馬斯克的個人品牌與特斯拉深度綁定,其不可預測性已成為公司最大風險?!?/p>
然而,特斯拉的散戶投資者們卻以另一種邏輯回應,次日股價逆勢上漲5%。這種分裂的市場反應,恰是馬斯克影響力的縮影,他既是資本市場的“麻煩制造者”,又是創新信仰的“圖騰”。
當公眾還在消化SEc風波時,馬斯克已迅速將輿論焦點轉向“無聊公司”的洛杉磯隧道。
他在推特發布了一段概念視頻,電動滑板以150英里時速穿梭于地下管道,宣稱“未來通勤只需10分鐘?!?/p>
并聲稱,這種高速運輸系統將徹底解決城市擁堵問題,并戲謔地將其比作“地下高速公路”。
盡管許多交通專家質疑其可行性,馬斯克卻以一貫的自信回應:“如果傳統方法有效,交通問題早就解決了,堵車是對人類智商的侮辱?!?/p>
也有交通工程師指出漏洞,管道容量、逃生系統、地質風險均未提及。
麻省理工學院一位教授公開質疑:“這不過是19世紀地鐵技術的華麗包裝。”
當公眾還在爭論“無聊公司”隧道的可行性時,馬斯克已將目光投向更遙遠的領域。
他在直播中提及UFo,并以典型的馬斯克式幽默調侃道:“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他們大概會嫌棄我們的火箭技術太落后?!?/p>
“
與其等待外星人降臨,不如主動成為跨星球文明?!?/p>
天文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公開反駁:“混淆UFo傳說與航天科技,是對科學精神的消解。”
但馬斯克的擁躉們對此充耳不聞,涌現大批“火星移民”的粉絲們,自發分析Spacex試飛視頻中的“異常光點”,聲稱那是“馬斯克與外星文明的合作證據”。這種荒誕的集體狂熱,恰恰印證馬斯克塑造敘事的能力,他不僅販賣技術,更販賣一種信仰。
不過在聽說古旋風對FUo持有開放態度的時候。
這位科技狂人罕見地收斂了慣常的戲謔語氣,以工程師的嚴謹態度回應:“根據奧卡姆剃刀原理,大多數UFo目擊事件可歸因于自然現象或軍事試驗,但概率再小,人類也應保持科學探索的開放性?!?/p>
這番言論被《科學》雜志解讀為“謹慎的認可?!?/p>
至少不同于一些傳統科技領袖對UFo話題的回避,馬斯克刻意保留了“地外文明存在”的討論空間。
面對馬斯克與自己老爸一般的狂人狂語,伊萬卡很是認真對古旋風表達自己的擔憂。
“他這種性格,遲早會惹出大麻煩,要不要賣掉所持的股份?!?/p>
她的想法也很現實,趁早賣掉特斯拉和Spacex股份為妥。
古旋風對此安慰道:“他可不是二愣子,再狂也知道邊界在什么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