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6日,伊隆·馬斯克的名字再次席卷全球媒體頭條。
這位被譽為“現實版鋼鐵俠”的科技狂人,以其大膽的言論和激進的商業策略,不斷挑戰公眾的認知邊界。
然而,與他的創新成就相伴的,是層出不窮的爭議,從特斯拉的產能困境到Spacex的星際夢想,從“無聊公司”的地下隧道到Neuralink的腦機接口,馬斯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科技界與資本市場的神經。
他的言論既像預言家的箴言,又像狂人的囈語,讓人難以分辨究竟是天才的洞見,還是過度自信的妄言。
就在今年8月23日,馬斯克在推特上宣稱“考慮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特斯拉私有化”,并強調“資金已到位”。
這一言論瞬間引爆市場,特斯拉股價飆升,但隨后被證實缺乏實質性支撐。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迅速介入調查,指控其涉嫌證券欺詐。
就在今天,多家媒體透露,雙方達成和解,馬斯克被迫辭去特斯拉董事長職務,并支付2000萬美元罰款。
隨后,特斯拉官方聲明也證實這個消息。
雖然辭去董事長,但依舊擔任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這算是他入主特斯拉以來最大一次危機,要不是眾多大股東在背后力挺,他可沒這么容易脫身。
只是這次和解,并未讓馬斯克沉寂,相反,他像一顆被按壓的彈簧,以更激烈的姿態反彈。
就在達成和當天,他甚至在推特上發,一張諷刺漫畫:一只戴著SEc徽章的狗對著火箭狂吠,配文“舊時代的看門狗”,這條推文迅速被刪除,但足以彰顯他對監管的輕蔑。
對他而言,監管機構不過是創新路上的絆腳石,而他的使命是“加速人類向可持續能源和星際文明的過渡”無論代價如何。
這次被迫辭去特斯拉董事長職務,表面上為“私有化推文”風波畫上句號,實則揭示了馬斯克與資本、監管之間微妙的角力。
盡管SEc以“保護投資者”之名施壓,但特斯拉董事會并未動搖其核心領導權,馬斯克仍牢牢掌握公司技術路線與戰略方向。
一位匿名董事向《華爾街日報》透露:“伊隆的不可替代性遠大于合規風險。”
這種特權背后,是華爾街對“顛覆性敘事”的狂熱,特斯拉的市值一度超越通用汽車,而Spacex的估值已逼近頂級軍工企業,資本愿意為“未來賭注”容忍天才的任性,但前提是他的賭局始終領先一步。
就像古旋風私下跟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只有一直贏下去,才能得到所有可以實現理想的籌碼。”
其實,
SEc在和解條款中隱藏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要求馬斯克未來所有涉及公司重大信息的推文必須經過法律團隊審核。
這一條款直接挑釁了他的核心人格,一個自詡“透明至上”的叛逆者。
他在采訪中輕蔑地回應:“推文審核?那不如讓SEc來寫我的段子。”
這種態度激怒了傳統金融界,《福布斯》專欄作家痛斥:“馬斯克將上市公司治理視為兒戲,而SEc的妥協只會助長科技寡頭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