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早先被抓來的那些難民青壯中,被山鼠串聯(lián)了十余人,他們都知道這暗自起事最早是由宋夫子主持。
因此,他們理所當然地跟隨著宋夫子,同時還拉攏了許多人。
如此一來,宋夫子手底下的難民青壯人數(shù)與唐世勛這邊不相伯仲,他們各自都有六七十余名青壯。
而那些賊人幾乎都一邊倒地愿意跟隨宋銓之,因此,宋銓之手底下的人數(shù)已經(jīng)過百。
雙方爭論的事情頗多。
有人想要繼續(xù)帶著家人南下,有人想要將那些殺千刀的賊人和家眷都通通處死,有人想要重新推舉山寨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唐世勛和宋銓之皆沉吟不語。
正所謂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兩人都在思考,該如何求同存異?
若大家當真分道揚鑣,究竟該何去何從?
若是一同呆在這山寨里,等到明年開春后天氣變暖再走,那這剩下的幾個月又該如何相處?
唐世勛的心里很清楚,若論統(tǒng)籌大局和決策,他必然強于宋銓之。
若論處理內(nèi)務和瑣碎之事,他也有自知之明,此乃宋銓之的強項。
“世勛賢侄,你我且去書房品茶如何?”
宋銓之這時開口了。
諸事繁雜,他雖想當這話事人,但他也清楚,唐世勛可不是個軟柿子,許多事還是單獨談清楚更為妥當。
他對嚴寬等人吩咐一聲,示意他們前去幫助他兒子宋鴻宇以及那兩個小吏,對所有青壯與家眷登記造冊。
而他則起身往后區(qū)行去。
唐世勛自然明白宋銓之的意思。
他也對于威和岳三水等人交待一番,示意他們莫要與嚴寬等人發(fā)生矛盾,先將所有人的家眷等事處理好。
同時他又對于猛低聲吩咐,讓于猛去那麻谷山將他的妻兒與蘇如誨等人接過來。
隨后,他跟著宋銓之走去了后區(qū)。
書房內(nèi)。
宋銓之也不拖沓,捻須笑道:“賢侄啊,如今這房中就你我二人,你可否與老夫說句實話,將來,你作何打算?”
“在下不知。”
唐世勛坦誠地搖頭,苦笑道:“世道崩亂如斯,何處還有凈土?”
“哎!是啊!何處是凈土?”
宋銓之神色黯然,嘆息道:“老夫也不知啊!”
這時,敲門聲響起,一個身穿鵝黃色襦裙的女子提著壺熱水進來,隨后告辭離去。
女子名叫宋嵐兒,是宋銓之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