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屑地看了那幾位大臣一眼,“若是陛下依著諸位的意思真的罷免了大司馬,豈不寒了忠臣之心?”
大臣們默不作聲,心中卻是:啊對對對。
陛下袒護宗室的意思如此明顯,他們只是不想自討沒趣罷了。
曹叡出言打斷了兩人的談話,心中暗自嘆氣一口。
想來,宗室和士族的平衡很是微妙,很難權衡。
稍有不慎就會讓天平迅速偏向另一邊。
。。。。。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到了九月下旬。
洛陽城內落葉紛飛,仿佛一夜之間換了容貌。
曹魏皇室一直有秋獵的傳統,這日曹叡陡然來了興趣。
于是在早早結束東堂政署的政務后便帶著諸多近臣一同去狩獵。
地點,乃是約定俗成的皇室專用獵場,洛陽郊外的北邙山山麓。
天子乘坐著鑾駕,散騎們則是驅馬伴駕而行。
天子鑾駕的后面是五百禁軍護駕隨行,這五百禁軍乃是曹休的長子曹肇執掌。
曹肇目前在中護軍任職。
隨行的人中幾乎都是熟面孔,他們大多都是天子身邊的郎官,夏侯獻自然認得他們。
像秦朗、曹肇、曹爽等武職者,對于這次狩獵都頗有興趣,躍躍欲試。
這是一次在天子面前表現自己個人勇武的絕佳機會。
而像王肅、杜恕這些靠桿筆桿子吃飯的人,他們就只是伴駕隨行,圖一樂,當是郊游了。
不過有一人,他隨行的位置靠近天子鑾駕,卻不是散騎,夏侯獻從未在東堂見過此人。
后來詢問王肅得知,那人是毋丘儉。
夏侯獻頓時了然。
毋丘儉披甲戴盔,頭盔之下的臉龐留著濃須,看著很是沉穩。
這一點倒是和他的年齡不相符了,據說,他只比天子曹叡大不了幾歲。
夏侯獻不用王肅過多介紹他就知道,這毋丘儉乃是曹叡東宮時期的摯友,深得曹叡器重。
故而在曹叡登基后,仕途就坐上了直升機。
從尚書郎做到羽林監,后又升典農中郎將,仕途一路平坦。
不過毋丘儉并不是只會仗著天子寵幸的庸碌之輩。
他不僅能夠掌軍,還是一代文人墨客,對書法的造詣雖不說登峰造極,但也小有名氣。
在政務方面也很有眼界,他曾經就好言勸說曹叡,現如今天下未定,不應該大興土木,建造宮殿。
毋丘儉這種各方面均衡的人才,在這日漸凋零的三國后期,真可謂是一個“六邊形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