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回了一個字:“好。”
從鳳凰灣到南站有點遠,他退出微信看了下手機上的時間,已經七點半了,便對前面的司機說:“師傅,麻煩你開快一點,我去高鐵站趕八點半的車。”
他故意把時間說提前了九分鐘。
禿頂的中年男司機不慌不忙地用塑料普通話笑著道:“帥哥,么急咯,八點一十之前肯定把你送到,有二十分鐘進站肯定夠了。”
李石看了眼外面的環境,發現快要過河了,覺得司機沒有吹牛,便安心用手機看看新聞。
最近各種新聞都很刷新三觀,更刷新三觀的是新聞底下的各種評論。
突然看到一條“某女子被熟人趁機醉酒侵害”的新聞,一下子想起今天晚上要請客喝酒陳秋葉,便點進去看了下。
看完后,照樣又翻了會評論,忍不住搖頭,心想,果然世界上,什么樣的人都有。
退出軟件,打開瀏覽器,試圖搜索關于短跑基礎理論知識方面的書籍。
大部分短跑運動員在職業發展初期,只是拼命練,并不會去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但學習面板對李石的要求不一樣。
每一項學習,都要求理論與實踐結合。
專門寫短跑方面的理論書籍很少,之前以“跑步”這大命題找到過一些書,其中就有那本已經通讀過一遍的《跑步,該怎么跑》,這次他想找些更有針對性的專業書籍。
搜了半天,快到高鐵站的時候,李石才發現幾本好書。
《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速度科學和短跑藝術》《現代田徑專項速度研究》《體育與運動》等等。
另外他把蘇炳添的論文也都搜集了一遍,下載收藏,后面會逐一閱讀學習。
司機不愧是老司機,沒撒謊,他果然八點零八分把李石安全送到了高鐵站。
晚上車站依舊爆滿,排隊十幾分鐘進站,離發車時間不多了。
李石沒有再想關于學習的事,只是在候車室等了會,刷了b站某圓臉阿婆主最新更新的視頻,便搭乘上了南下的高鐵。
每次坐高鐵,他都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聽著高鐵上不算刺耳的噪音,看書學習的時候,似乎特別容易看進去。
不過今天這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他沒看書,上了車就調整座位,躺著睡了一覺。
白天看了一天的書,用腦過度了,身體再好也得勞逸結合。
而且到陳秋葉家估計得十一二點了,說不定后面還得熬夜——李石向來是個喜歡提前做足準備工作的謹慎人。
因為睡的很香,被穿著黑絲的乘務員小姐姐喚醒的時候,他下意識以為是早上,又迷迷糊糊知道是在車上,連忙把目光往自己腹部掃了一眼。
長吁一口氣。
還好,還好,不是早上,“后遺癥”沒犯——不然半個小時……